核减病例是指在疫情统计中,经过专业审核后决定减少确诊病例数量的行为。这一调整通常出现在疫情监测和防控策略调整过程中,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统计口径调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更新时,病例分类标准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早期诊疗方案将湖北的临床诊断病例全部纳入确诊病例统计,而后续版本取消了临床诊断类别,导致需对已发布的病例数据进行重新审核和调整。
数据修正与优化
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和病毒核酸检测的普及,部分早期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诊断的病例后续被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排除,需从确诊病例中核减。
区域政策差异调整
不同地区在疫情初期可能存在统计标准差异,后续统一规范后需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核减流程通常包括
对病例进行二次核查,确认是否符合新诊疗标准;
通过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最终调整病例分类并公布修正后的数据。
示例说明:
2020年2月湖北省曾出现“核减确诊病例”的情况,部分原因是当时检测能力有限,后续通过提高检测效率,将临床诊断中核酸检测阴性的病例排除后,对确诊病例进行了核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