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结合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文件及学校实际情况,主要分为以下维度:
一、考核维度与指标
师德表现(100-200分) -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团结同事,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 体罚学生、乱收费等行为视情节扣1-5分,严重者取消评优资格
- 积极参与师德培训,接受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
工作态度与纪律(20-40分)
- 出勤情况:全勤10分,旷工1-2分/天,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 工作责任心: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 遵守规章制度:无旷职、迟到、早退现象
教学能力与任务完成情况(60-100分)
- 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规范,教案书写工整
- 教学效果: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综合素质发展
- 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参与度
工作量与成果(20-40分)
- 学时完成:正常教学1分/节,辅导、社团活动额外加分
- 教研成果: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获奖情况
- 工作量排名:按学校前15%教师设满分,其余按比例递减
二、评分细则示例
师德表现评分
- 优秀:全勤,无违规行为,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高(100分)
- 良好:基本遵守规范,偶发事件处理得当(80-100分)
- 合格:无重大违规,但需加强师德修养(60-80分)
- 不合格:体罚学生、严重违反校规(0-60分)
工作量评分
- 基础分:完成教学任务得60分,超量或高质量完成可加10-20分
- 优秀:承担额外教学工作(如竞赛指导、科研项目)
- 不足:长期旷工或未完成教学任务(0-60分)
教学能力评分
- 优秀:教案规范,课堂互动活跃,学生反馈良好(80-100分)
- 良好:教学目标明确,作业设计合理(60-80分)
- 合格: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需改进教学方法(40-60分)
- 不合格:教学效果差,学生满意度低(0-40分)
三、考核方式
量化计分与综合排名: 总分为200分,学区考核占70%,学校考核占30% 民主测评与专项评审
定期反馈与改进:考核结果用于教师发展计划,优秀者表彰,落后者帮扶
四、加分与惩罚机制
加分项:教育科研获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发表论文等
惩罚措施:连续旷工、严重违纪、教学效果长期不达标者取消评优资格
以上细则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参考教育部门最新文件(如《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