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什么蚌相争

59

“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源自《战国策·赵策四》的成语,其完整表述为“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故事背景

时间与地点: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惠王欲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惠王时讲述此寓言。

核心情节:

一只河蚌在河边晒太阳,鹬鸟欲啄食其肉,蚌迅速合壳夹住鹬鸟。鹬鸟威胁蚌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则反唇相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被渔夫捕获。

二、成语含义

字面意思:河蚌与鹬鸟争斗,结果被渔夫得利。

引申含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坐收渔翁之利。

三、核心寓意

该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复杂矛盾中需警惕表面对手,避免因小失大,被无关第三方利用。例如国际关系中,两个国家争斗可能被第三方国家趁机获利。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反义词:两全其美、双赢。

五、用法示例

句型结构:常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两国争端若持续下去,恐怕让周边国家渔翁得利。

综上,“蚌相争,渔翁得利”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策略智慧与风险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