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不及
源自《论语·秦伯》,原指学习要抓紧时间,后比喻对知识或事物追求的迫切心情。
乐而不淫
出自《论语·八佾》,形容音乐或情感表达适度,既快乐而不失节制。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中提到,此为君子修养的四大美德。
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中提出,见到正义之事应主动去做,体现勇气与责任感。
多闻阙疑
指广泛学习并保留疑问,强调求知过程中的审慎态度。
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中孔子的名言,形容教导他人时耐心且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倡导,向学问或地位较低者请教是谦虚的表现。
博施济众
《论语·雍也》中提出,广泛施舍以救济大众,是仁德的重要体现。
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定义,文采与品德兼具,是君子的标准。
敬而远之
《论语·雍也》主张,对不正当事物保持距离,体现智慧与原则。
北辰星拱
《论语·为政》以北极星比喻德政,象征受众人拥戴的理想状态。
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批评小人结党营私,缺乏原则。
屏气凝神
《论语·乡党》描述祭祀等场合的专注状态,现多用于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提出,治理的关键在于公平分配,而非财富多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强调诚实求知的态度。
一言兴邦
《论语·子路》以简短话语表达治国理念,体现语言的力量。
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描述达到忘我的境界,现多用于形容沉浸于某种乐趣。
德不孤
《论语·泰伯》指出,品德高尚者终将得到回报。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倡导,面对误解应保持平和心态。
慎终追远
《论语·泰伯》强调,对待祖先要谨慎尊重,体现传统伦理观念。
以上成语均出自《论语》,涵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方面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