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终,倏忽而逝”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文学表达,出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记。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结构解析
“情不知所终”
指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悄然萌生,并且随着时间不断深化,但最终走向却难以预知。
“倏忽而逝”
强调情感的短暂性和不可控性,如同春风、秋水般自然涌现,却可能在瞬间消逝,留下无尽的怅惘。
二、在《牡丹亭》中的出处与背景
该句作为《牡丹亭》题记的开场词,奠定了全剧对爱情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考。杜丽娘因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而陷入情网,最终因情而死、因梦而醒,展现了“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观。
三、文学与文化意义
对爱情本质的探索
汤显祖通过这句话质疑传统礼教对情感的束缚,认为真正的爱情超越生死界限,成为人类共通的精神追求。
艺术表现手法
采用“起承转合”结构,前两句描绘情感的萌发与深化,后两句以“倏忽而逝”形成戏剧性转折,增强作品感染力。
四、后世影响
该句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表达爱情无常的经典范式。例如:
俞二娘读《牡丹亭》后断肠而死
商小玲因饰演杜丽娘伤心而亡
现代文学作品常借用此句抒发现代人对情感的迷茫与无奈
综上,“情不知所终,倏忽而逝”不仅是对爱情短暂性的哲学思考,也是文学艺术中永恒的主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