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在文言文中的表达,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基本称谓
友人:
泛指朋友,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故人:
指旧交或老朋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知己:
指情投意合、心志相通的朋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特殊称谓
布衣之交:
指平民之间的友谊,如《史记》所述“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刎颈之交:
形容可以共患难的朋友,源自“刎颈之交”典故;
忘年之交:
跨越年龄差异的友谊,如《后汉书》中“王导、谢安年少时即有忘年之交”;
莫逆之交:
心意相投、毫无隔阂的朋友,如《庄子》中“莫逆于心”的表述。
三、其他相关表达
金兰之契:比喻情投意合的朋友,如《史记》记载“荆轲与樊於期饮冰,为金兰之契”;
管鲍之交:形容知音难寻的深厚友谊,杜甫《贫交行》中“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四、文学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表达友情超越时空的经典诗句;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一》以“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展现知音相遇的惊喜。
注:部分称谓如“挚友”“素友”等虽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但在古文中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