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高考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

59

一、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时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强调趁胜追击的重要性。

二、一字千金(吕不韦)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吕氏春秋》,并悬赏改动文字者千金,后世以“一字千金”形容文字精妙,不可更改。

三、大器晚成(崔琰)

东汉崔琰年轻时习武不习文,至二十多岁才显露才华,后成为能文能武的将领,成语“大器晚成”即源于此。

四、夜郎自大

汉朝夜郎国王因不知天之高地之厚,称自己国家为“最大”,后经汉使点醒,成为“夜郎自大”的典故。

五、凿井挖人

宋国有丁家为节省劳动力,谎称“凿井得一人”,后传为笑柄,成语“凿井挖人”比喻虚张声势。

六、余音绕梁

春秋韩娥善歌,其歌声在齐国都城回荡数日,成为“余音绕梁”的出处。

七、管鲍之交(鲍叔牙、管仲)

春秋时期鲍叔牙推荐管仲为齐国相,后两人共同辅佐齐桓公称霸,成语“管鲍之交”形容深厚友谊。

八、相煎何急(曹丕、曹植)

曹丕逼迫曹植作诗,曹植以“煮豆燃豆萁”自喻,成语“相煎何急”比喻兄弟相残。

九、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精准判断形势,制定战略,成语“神机妙算”源于此。

十、开卷有益(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每日阅读《太平御览》,臣子劝其劳逸结合,他以“开卷有益”回应,成为读书励志的典故。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考察学生对成语含义的掌握,还要求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高考语文写作和阅读理解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