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礼仪是学生在校园内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涵盖尊师礼仪、同学礼仪、课堂礼仪、宿舍礼仪等多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一、尊师礼仪
主动问候 每天首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行为规范
- 进出教室、办公室需先敲门报备,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 在办公室内不随意翻动物品,不接听电话或接听他人电话;
- 老师讲话时保持安静,不随意打断,提问需举手经同意后起立。
尊重隐私
不窥探老师隐私,不随意进入老师宿舍(无人时不得进入)。
二、同学礼仪
礼貌用语
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规范用语,交流时保持微笑和眼神接触。
行为准则
- 直呼姓名需征得同意,避免使用“喂”“哎”等不礼貌称呼;
- 有求于人时先说“请”,接受帮助后道谢;
- 发现同学错误时用“请指正”而非指责性语言。
团结互助
互帮互助,不欺软怕硬,共同维护班级和谐。
三、课堂礼仪
出勤规范
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学习态度
- 上课保持端正坐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 未经允许不使用与课程无关的物品(如手机、零食)。
秩序维护
下课后轻声离开,不喧哗、不奔跑,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灯关门。
四、宿舍礼仪
卫生管理
保持个人及公共区域清洁,定期打扫床铺、整理物品,维护公共卫生。
作息规范
夜间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或打闹,合理使用公共空间。
隐私尊重
不随意翻动他人物品,不窥探隐私,保持独立空间。
五、其他通用规范
仪表仪态: 穿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男学生不染发、不佩戴首饰,女学生不化浓妆; 公共行为
环保意识:节约水电,减少浪费,爱护校园设施。
通过以上规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素养,还能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