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诗经》
原文:言必信,行必果。
《孟子》
原文:发愿必行之,立志必达之。
《荀子》
原文: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他
原文: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原文: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原文: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这些古文都强调了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重要性,是“说到做到”这一品质在古代文献中的经典表述。其中,《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出现频率最高,也最为人们所熟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