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笑话
枇杷不是此琵琶
明代万历年间,有三位好友袁太冲、莫廷韩、屠赤水。莫廷韩拜访袁太冲,看到礼帖上写着“琵琶四斤”,实物却是枇杷,三人因此大笑。屠赤水接着吟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借书错别字
一中学生想借《怎样写(改)错别字》的书,但图书馆没有,于是对老师说:“老师,我想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本《怎样写(改)错别字》的书,可图书馆没有,请你帮我借一本,好不好?”
清洁工阿花的错别字
清洁工阿花用地拖将实验室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然后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门口:“请闲人勿进,我脱得很干净了。阿花。”
县太爷的错别字
三个犯人站在县官面前,县官对第一个犯人说道:“你!翻斤斗!”第一个犯人愕然,只得翻了个斤斗,县官大怒,吩咐左右打其15大板。师爷小声说道:“老爷,他的名字是叫潘斛科。”县官又叫第2个女犯人道:“你!也氏!女犯人无奈,也翻了个斤斗,县官又生气的打了她15大办板,师爷又说:“老爷,应该是叫乜氏。”县官道:“早说嘛!呵呵。”他刚准备问第3个犯人时,师爷说道:“老爷,此犯人名叫新釜。”县官道:“哈哈,幸亏你提醒,我刚才差点把他叫做亲爹了呢!”
学生的错别字
有位中学生老喜欢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错别字对联
翁仲如何作仲翁
据说,这首诗是清代乾隆帝所作,讽刺一个翰林将“翁仲”误写为“仲翁”。诗曰:“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必笔下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
中药商人的错别字
清末政治腐败,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何颜生的错别字对联
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这些笑话和对联都以错别字为题材,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反映了人们对错别字的反感和调侃。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一些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