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是 孔子提出的古训,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其含义是,若不学习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这一观点强调了礼仪在个人品德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
出处背景:
该句是孔子对儿子伯鱼说的一句话,强调先修《诗》以明言,后修《礼》以立身。
相关故事:
孔鲤未学习《诗》,孔子以“不学诗,无以言”类比,说明礼仪与言行的关系。
思想内涵:
孔子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礼”的核心地位,认为礼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