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如何沟通的名言警句包括: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句话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指出一句话有可能决定事物的成败,也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说话要讲究技巧,不能信口开河。
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百不知其仁。焉用佞?。孔子主张为人处世不要耍嘴皮,不要处处表现出伶牙俐齿的状态,要以事实和道理服人。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孔子认为在不同的场合和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和仪态,做到待人处事恰如其分。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句话强调了选择合适时机和对象进行言辞的重要性,知道何时该说话,何时不该说话,以及何时该保持沉默。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对自己的言过其行要感到耻辱,强调说话要谨慎,不应通过吹嘘和耍嘴皮子去占上风。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主张君子在说话方面应迟缓笨拙,但在行动上要敏捷,先了解对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孔子告诫不要轻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话,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孔子建议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就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说出,以减少错误和误解。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提醒人们说话要讲究时机和分寸,不可急躁,也强调了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在没有观察到对方情绪和反应的情况下贸然发言是盲目的。
辞达而已矣。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警告喜欢花言巧语的人,表面上装出一副很和悦样子,实则内心缺少仁心,因此说的话多半没有营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对待知识要保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态度。
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孔子在沟通方面的智慧,强调了说话的技巧、时机、分寸和对象的重要性,以及诚实和谦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