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以坚韧不屈的毅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事迹的梳理:
一、早年经历
出生与教育
1951年出生于北京,13岁(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少年时期因家庭变故与父母分离,与奶奶相依为命。
插队与疾病
1969年响应上山下乡运动,前往陕北延安插队。1972年因腰腿病返京治疗,后因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二、文学创作与成就
早期作品与转折
1978年完成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79年发表《爱情的命运》《兄弟》等作品,正式进入文坛。
代表作品与荣誉
- 《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8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短篇篇目。
创作理念与风格
反复患病后,史铁生通过文字探索生命意义,形成“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的独特叙事风格,作品常蕴含对时间、记忆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三、社会贡献与影响
残疾人事业
曾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推动残疾人文学创作与权益保障,被誉为“轮椅上的巨人”。
遗愿与精神遗产
2010年因脑溢血逝世前,捐献肝脏和眼角膜;遗愿将脊椎、大脑捐赠给医学研究,体现其生命观与奉献精神。
四、人物评价与影响
被《中国文坛的保尔·柯察金》作者巴金誉为“用苦难照亮别人的路”。
其作品激励了无数残疾人及困境中的人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经典。
史铁生以轮椅为伴,用文字书写生命华章,其作品与精神成为当代社会永恒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