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学森(航天与国防领域)
贡献:中国航天之父,系统科学奠基人,参与研制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及首颗人造卫星,推动航天技术发展。
荣誉: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二、袁隆平(农业领域)
贡献: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解决数亿人口粮食问题。
荣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三、李四光(地质学领域)
贡献: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发现蜓科化石与地层分层关系,提出中国存在石油资源。
荣誉: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四、邓稼先(核科学与工程领域)
贡献:中国核武器研制奠基人,主持设计中国首颗原子弹和氢弹,提出“两弹一星”理论体系。
精神:隐姓埋名28年,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五、钱三强(核物理与原子能领域)
贡献:发现重原子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推动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发及核工业发展。
影响:培养大批核物理人才,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六、周培源(理论物理领域)
贡献:近代力学奠基人,创立“体系概念”和“地质力学”边缘学科,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
七、茅以升(桥梁与工程领域)
贡献:主持修建中国首座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设计新中国成立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八、南仁东(天文学领域)
贡献:主持建造“中国天眼”(FAST),推动射电天文学发展。
九、郭永怀(力学与航空领域)
贡献:航空工程专家,提出“高超音速飞行理论”,参与两弹一星工程。
十、黄旭华(核潜艇领域)
贡献:中国首艘核潜艇研发负责人,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补充说明
评选标准:综合学术成就、社会影响及时代意义,侧重对国家发展贡献突出的科学家。
争议点:部分榜单将“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钱学森、邓稼先等单独列出,体现了其特殊历史地位。
以上名单仅供参考,科学领域评价具有多元性,不同机构或评选标准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