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名言警句及短故事,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名言警句
核心思想类 -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的博爱)
- 孟子:“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以父母意愿为行动准则)
- 《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侍奉父母的重要性)
行为准则类
-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赡养、尊重、保护父母为最高境界)
- 《论语》:“事亲者,事之本也;守身者,立人之基也。”(以孝为核心建立品德)
- 《孝经》:“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强调责任与孝的关联性)
情感表达类
- 《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提醒子女常怀孝心)
- 《增广贤文》:“父爱如山,母恩似海。”(比喻父母之爱的伟大)
二、短故事
曾参杀猪
曾参幼时家贫,母亲病重。有客来访,母亲以咬手指方式呼唤他。曾参立即返回,跪问原因后背柴回家,兑现了“子不欺母”的承诺。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幼年丧父,为赡养继母,他卖身葬父。后得仙女相助,完成使命后重返人间,成为忠孝典范。
黄香温席
黄香少年时,夏日为父亲扇凉枕席,冬日先钻进被窝让父亲暖和。父亲病逝后,他仍保持孝行,被赞“天下无双孝子”。
百里负米
仲由家贫常负米奉养双亲,官至高官后仍念及父母,孔子赞其“生时尽力,死后思念”,成为孝道楷模。
三、经典引用补充
汉文帝: 亲尝汤药三年,以仁孝著称,开创“文景之治” 陆绩
蔡顺:少年丧父,以卖瓜换米赡养母亲,展现贫寒中的孝行
这些名言警句与故事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内涵,至今仍对个人品德与社会伦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