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创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动机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社会批判
揭露社会弊病
19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存在政治腐败、劳资矛盾激化、教会虚伪、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等严重问题。吐温通过哈克的视角,以冒险故事为载体,深刻揭示了这些社会不合理现象。例如,哈克对宗教伪善的批判、对黑奴制度残酷性的揭露,均源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表达改革诉求
吐温通过塑造吉姆(黑奴)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废奴制的支持。尽管当时社会对黑奴制根深蒂固的偏见难以改变,但作品展现了黑奴追求自由的勇气,隐含对平等与自由的呼唤。
二、文学追求
创新叙事方式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结合方言土语和幽默讽刺,形成独特风格。这种口语化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例如哈克与黑奴吉姆的对话充满生活气息,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
塑造典型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兼具白人少年的叛逆与善良、黑奴的坚韧与尊严,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类型化人物。通过他的冒险经历,吐温探讨了人性、道德与自由的主题,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
文学史地位
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吐温意图通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打破英国文学的叙事范式,开创美国文学的新纪元。该书被评价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
综上,吐温创作此书既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文学创新与个人风格的体现,共同推动美国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