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与父母和睦共处的文言文典故?

59

与父母和睦共处的文言文典故有以下几个:

涌泉跃鲤

典故概述: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心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借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突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行佣供母

典故概述: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给母亲,自己贫困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乳姑不怠

典故概述: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旧安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埋儿奉母

典故概述: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本来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忧,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怀橘遗亲

典故概述: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答复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这些典故都体现了古代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和睦相处,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