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的句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一、特殊句式类型
省略句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省略介词“于”)
- “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宾语“之”)
-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省略“而不至”)
判断句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判断)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
倒装句
- 状语后置: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正常语序为“于其址舍”)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正常语序为“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 - 定语后置
- “有穴窈然”(正常语序为“窈然有穴”)
被动句 - “此山以险峻著称于天下”(虽未直接出现被动标志,但通过语境体现被动关系)
二、重点实词活用
名词活用: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形容词活用: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减少
动词活用:
“见”(动词作名词):看到的景象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三、文言固定句式
固定结构:
“不随以止也”(省略“之”)
“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于”表观察对象)
四、其他特点
文言文语法规律:
无助词“的”“了”等现代汉语标志
句子结构以“主谓宾”为主,省略现象普遍
名句示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条件判断)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表情感)
以上句式和活用现象体现了《游褒禅山记》作为文言文的典型特征,既有古汉语的简洁之美,又蕴含深厚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