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美得让人沉醉。周围的青山如屏障,将城市的喧嚣与宁静完美融合。绿树成荫的小道,让人心旷神怡。潺潺流水,轻轻唤醒沉睡的灵魂。春日里,公园的樱花如同天边的云彩,温柔地铺展开来,每一朵都带着春天的问候。夏日来临,琵琶湖畔的垂柳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长发轻拂过水面,带来一丝丝清凉。秋天,满城的银杏树,铺满道路的金黄,像是大地为这座城市换上了金色的衣裳。
漫步在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老成都的独特韵味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登上锦里古街,红灯笼高挂,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弥漫着阵阵美食香气,这里是体验成都地道小吃的好地方。在武侯祠前驻足,缅怀三国英雄的传奇故事,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夜晚来到天府广场,灯火辉煌的城市中心展现出成都的现代化风貌,这里是感受都市脉搏的最佳地点。
成都是一座农业时代田园都市的标本,是朴野和儒雅相结合的城市,但是俗有余、雅不足。比如餐厅里就餐时,成都人喜欢大声说话,所有人都在大声说话,结果谁也听不见。在俗和雅之间,成都人应该学会把握一个度,应该多找一些和悠闲相对的来互补,比如吃麻辣烫可以和成都潮湿的空气互补,但是“雄起”不应该只停留在足球场上,还应该让城市也“雄”起来。
成都人就是中国的法国人,成都人的言谈举止都充满了戏剧性。成都文化源远流长,包含成都话、成都风土人情、成都饮食等等。下面详细介绍成都文化。一、戏剧性的成都人成都话好懂,只要不太快,外地人都能听懂。成都话有趣,说一个人木讷,不会叫“笨蛋”,会叫“闷墩儿”,讽刺也变得可爱起来。一个娇媚的成都女娃子,娇滴滴地拖着长腔说:“好烦哦,瓜兮兮的。”一句骂人的话,都会让人酥了骨头。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