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结束一生的方式与他的精神状态、生活困境及多次自杀未遂经历密切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早期自杀尝试(1929年)
太宰治21岁(1929年)因肺结核病痛与对贵族出身的厌恶,受芥川龙之介自杀事件影响,首次尝试自杀。他服用安眠药未果,但幸运获救。
二、多次自杀未遂与情感纠葛(1930-1948年)
1930年殉情未遂
在酒吧结识18岁女服务员田部喜美子后,两人约定在镰仓海岸殉情。田部服用安眠药身亡,太宰治被救回,此事成为他一生心魔。
1935年未遂自杀
报社求职失败后,太宰治移居镰仓,企图在八幡宫自缢未遂,后因药物中毒险些丧命。
1937年未遂自杀
与艺妓小山初代在群马县水上温泉自杀未遂,后改用安眠药,但未成功。
三、最终自杀(1948年)
与山崎富荣的殉情结局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与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两人用红色绳结绑住腰部,手穿腋下紧紧抱住对方头颅,在雨中沿河走了约200米后跳入河中。遗体被发现时已高度腐败,引发猜测,但警方以“自杀帮助罪”起诉未果。
总结
太宰治一生五次自杀,三次殉情,其自杀行为受多重因素驱动:对贵族出身的厌恶、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情感纠葛(如与田部喜美子、山崎富荣的关系)以及精神疾病的困扰。1948年的殉情自杀,既是对其一生挣扎的终极回应,也标志着其文学创作进入巅峰前的悲剧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