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职工个人档案真假的办法包括以下几点:
检查封口
所有职工档案都应该密封,并且密封条上应有盖章单位名称。如果档案被拆开,经办机构通常不会受理。
核对内容
档案内容应包括招工表、身份信息、入团(党)资料、奖惩资料、职称评定资料等。检查这些资料是否齐全且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勾选的项目是否合理。
审查编号
经劳动人事部门审批招收的职工档案,通常会有一个按姓氏的编号。如果没有编号或编号不连续,可能是档案壳损坏或更换。
观察新旧程度
统一招工的档案壳一般为牛皮纸,且比现在的档案壳要小。通过观察档案壳的新旧程度,可以初步判断档案的真伪。
估算重量
普通工人的档案资料较少,如果档案资料特别少,造假可能性较大。特别是1988年(1986)以前招工的档案,如果没有转正定级表、工资调整表等,需要特别谨慎审核。
对比身份证信息
通过对比档案中的出生时间与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检查是否存在冒用情况。如果档案中的年龄偏大且有曾用名,应进一步核实。
核实复印件
对于通过其他部门获取的复印件,除了从内容上看,最好进行调查或通过同批招工花名册进行核实。
检查解除劳动关系文件
通过解除劳动关系文件可以看出人员所在单位,也可以通过单位申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表的姓名来核实。
审查人员调动文件
企业人员调动都有介绍信或人员调动函,如果没有这些文件,特别是个人未缴养老保险前调动的,应通过其他资料来核实。
检查涂改情况
注意查看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政治面貌和经历、学历学位等是否涂改。如果有涂改,需要认真分析并对比档案中的专项审核认定情况。
辨别笔迹和制式
档案材料的书写笔迹和制式应与材料形成当时的政策要求一致。不同人书写的笔迹不同,且不同时期形成的档案颜色会有区别。
核对档案材料
逐份核对档案材料,尤其是籍贯、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学历、职务、工资级别等情况是否一致。
建立数据库进行比对
建立扫描数据库,将同批次的招工花名册进行扫描存档,抽取部分招工审批表扫描存档,可以看出哪个年度的档案材料字体。还可以通过关联档案数据库,识别出冒用档案人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鉴别职工个人档案的真伪。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