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论语十二章典故?

59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下是《论语十二章》中的部分典故及其解释:

温故知新

典故: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有资格做老师。

一息尚存

典故:孔子说:“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解释: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应放弃自己的志向。

有朋自远方来

典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习并时常复习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令人愉快的,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不耻下问

典故: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有文化的人。

巧言令色

典故: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花言巧语和伪善的面色很难体现出真正的仁德。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典故: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一个普通人的志向是不可以被剥夺的,即使是最强大的军队也不能剥夺一个普通人的志向。

鲁庄公与哀姜

典故: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鲁庄公不听大臣反对,坚持自己的做法,最终成为反面教材。

解释:这个故事反映了鲁庄公的创新精神,但同时也违背了礼法,最终被后人记录为反面教材。

这些典故和解释展示了《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对后世的教育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