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以翻译为:
一、核心翻译
明明德
弘扬每个人内在固有的光明品德(即道德本性)。
亲民
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使民众去除污秽、自我更新,体现“仁政”思想。
止于至善
以道德修养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并保持不变。
二、完整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此译文综合了多个权威版本,保留了原文的哲学逻辑和伦理追求)
三、补充说明
明明德强调“自省”与“内圣”,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潜能,需通过修养发掘。
亲民体现“外王”理念,主张从个人道德扩展到家庭、国家乃至天下,强调社会责任。
止于至善是终极目标,指通过持续修养达到的道德圆满状态。
此句作为《大学》开篇,奠定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框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