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年-1841年)是清代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其人生经历与文学成就可概括如下:
一、生年与早年经历
出生时间: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出生于浙江杭州仁和(今属杭州)。
家庭背景:出身世代官宦之家,17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等职。
教育背景:自幼受母亲教育,19岁开始编词集《怀人馆词》,21岁编《红禅词》,文学才华早显。
二、政治生涯与思想发展
政治活动:主张革除弊政,支持林则徐禁烟,提出“更法”“改图”主张,但屡遭排挤。
思想转变:道光年间官职低微,逐渐形成改革思想,代表作包括《己亥杂诗》315首、《西域置行省议》等。
晚年境遇:1841年辞官南归后,次年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去世。
三、代表作品与名句
《己亥杂诗》 共315首,以咏史抒怀为主,批判时弊,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政论与哲学作品
包括《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主张变法图强。
散文与随笔
《捕蜮》《病梅馆记》等,以细腻笔触反映社会现实。
四、历史评价
文学地位: 与赵翼并称“赵钱孙李”,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改革精神
龚自珍的生年存在记载差异(乾隆五十七年或五十八年),但综合史料可确定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清代中期。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