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廉的诗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展现了高尚的廉政风范,以下是经典之作及赏析:
一、传统廉政诗词
《咏史》(李商隐)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该诗以历史为鉴,强调勤俭持家的重要性,批评奢侈浪费,体现廉政思想。
《示二子》(陈俊卿)
> 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 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 通过家训形式,嘱咐子孙保持清廉,以学问和品德传承家风。
《入京诗》(于谦)
>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以“清风两袖”比喻清廉,展现视死如归的廉政气节。
二、自然意象与廉政隐喻
《廉泉》(柳宗元)
>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以廉泉自比,强调清廉如水,不受外界污染。
《赠刘景文》(苏轼)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通过菊花意象,表达在逆境中坚守高洁品质的情怀。
三、行为准则与历史典故
《罢郡》(蔡信芳)
>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以离任时拒绝携带物资的举动,体现“以民为本”的廉政观。
《三年为刺史》(白居易)
>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用“饮冰食檗”形容清贫,“取石喻清白”,展现坚守原则的品格。
四、警世劝诫类
《诫贪》(于谦)
>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通过对比贪与廉的后果,劝诫世人珍视清廉。
《却赠檄文》(张伯行)
>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以质朴语言揭露贪腐危害,成为廉政教育的经典范本。
总结
这些诗词通过典故、自然意象和行为准则,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清廉内涵。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如《咏史》),也有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如《示二子》),更有对贪腐行为的批判(如《诫贪》)。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廉政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