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对“咬文嚼字”的解释是 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他强调,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包含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他借用它来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即在文学上,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字都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推敲,以达到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朱光潜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
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朱光潜认为,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斟酌文字实际上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他强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举例说明:
在文章开头,朱光潜列举了四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朱光潜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会使文章意蕴丰富;反之,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则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
咬文嚼字的目标和要求:
朱光潜指出,“咬文嚼字”的目标和要求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互相吻合。
综上所述,朱光潜对“咬文嚼字”的解释不仅强调了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还提出了在文学上对每一个字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和推敲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种严谨的态度是达到艺术完美的必要条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