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礼记》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荀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陶行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杨雄
"师者,人之模范。"
司马光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柳宗元
"环球不师,故道益离。"
程颐
"学者必求师,从师弗成不谨也。"
唐甄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乌申斯基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这些古文和名言不仅反映了古代教育者对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深刻理解。这些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