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 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它最初流行于意大利,由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因此又称“彼特拉克体”。后来,十四行诗传到欧洲各国,包括英国、法国等,并且对世界各地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英国,十四行诗尤其著名,其中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十四行诗最为人们所熟知。莎士比亚一共写下了154首十四行诗,这些诗歌以吟咏缠绵悱恻、坚定执着的爱情为主,被誉为“爱情圣经”。
此外,十四行诗的格律主要包含行数、韵脚、音节、音调、结构等方面。通常要求有十四行,每行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有时为了韵脚的需要,会把意思连贯的一句分成两行,但每行的词数不一定要相同。
综上所述,吟诵十四行诗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诗歌形式,后来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并对世界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