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古代被称为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秋季的第二个月的中期,因此被称为仲秋。中秋节最早见于《周礼》,并在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宋朝,中秋节开始盛行,并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历法,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秋季的二分之一日,因此称为“中秋”。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八月节、八月半、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等。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