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yī pāi jí hé,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音乐术语 指乐曲中通过击打乐器或拍打桌面等动作使节拍与音乐节奏同步,强调节奏的协调与统一。
引申含义
- 人际交往: 比喻双方因情意相投或利益相关,迅速达成一致或建立联系,如“他们俩一拍即合,合作非常顺利”。 - 意见一致
二、结构与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例如“他们一拍即合地达成协议”或“这部作品的主题与观众需求一拍即合”。
感情色彩:中性词,既可用于正面情境(如朋友间默契),也可用于中性或略带贬义的场合(如利益驱动的结合)。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情投意合、一见如故、心心相印、不谋而合。
反义词:格格不入、话不投机、貌合神离。
四、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出自清代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八回:“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这句话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交友方式,突显“一拍即合”多用于形容功利性或浅层次的关系。
综上,“一拍即和”既保留了音乐术语的本义,又通过比喻扩展为描述人际关系的常用成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