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丧家之犬孔子原文意思?

59

关于“丧家之犬”这一典故的原文意思,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原文出处

该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二、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描述一个人外貌特征,额头如尧、项如皋陶、肩如子产,但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疲惫如丧家之犬。 - 引申义: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的狼狈状态,强调精神困境而非仅限外貌。

孔子的回应

孔子未对负面比喻生气,反而欣然接受,并解释说:“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意为外貌特征是次要的,真正符合他当时“奔走列国、无人问津”的境遇。

三、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常遭遇困境与冷遇。此典故即发生在他流落郑国期间,反映了他虽身处困境仍保持豁达态度的品格。

四、后世影响

该典故成为中华文化中常用的比喻,既形容身处困境者,也借指失去依靠的群体。同时,孔子的回应更传递出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成为后世修辞与哲学思考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