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作为中国近代科技与工程领域的先驱,其"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主要体现在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背景与挑战
自主设计需求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旨在打破外国技术垄断。
技术与人力的困境
当时中国缺乏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且面临外国工程师的质疑与嘲讽。
二、关键解决方案
创新工程方法
- 居庸关段: 采用"中部凿进法"穿越陡峭山势,成功攻克难题。 - 八达岭隧道
- 青龙桥坡度:设计"人"字形线路,显著降低火车爬坡难度。
资源整合与团队管理
- 詹天佑亲自带队勘测线路,常驻荒野数日,与工人同甘共苦。
- 仅用500万元、4年时间完成原计划900万元、7年的工程,且节省28万两银子。
三、历史意义
技术突破
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主修铁路"的偏见,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进入新阶段。
精神象征
以国家利益为重,拒绝外国荣誉(如工科博士学位),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爱国情怀。
四、后续影响
京张铁路成为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中国的铁路网络发展奠定基础。
詹天佑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铁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詹天佑不仅实现了个人抱负,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成为中国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标志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