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宜人的自然现象。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 秋高:
指秋季天空高远、云少而淡,形成“天高云淡”的景象。这是由于秋季雨季结束,空气中的尘埃减少,天空对长波光散射增强所致。
- 气爽:形容空气清新、气候凉爽,与夏季闷热形成对比。
引申含义 除直接描述天气外,还常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愉悦、舒畅,如“秋高气爽的日子让人心情愉悦”。
二、用法与出处
用法:
多作谓语,常用于描写秋季景色,如“秋高气爽时最适合登山”。
出处:最早见于晋代张华《杂诗》,但成语的典型意象和用法在唐代诗人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秋色宜人、天高云淡。
反义词:春雨绵绵、骄阳似火。
四、形成原因
秋季“秋高气爽”的气象特征主要与季节变化相关:
日照与热量:
立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热量减少,地面热量散失加快,形成凉爽气候。
空气湿度:
夏季雨季降水清除空气杂质,秋季干燥少雨,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综上,“秋高气爽”通过描绘秋季独特的天空与气候特征,成为表达自然美与心境愉悦的经典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