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二章的精彩文段包括: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
大概有十一点多了,祥子看见了人和厂那盏极明而怪孤单的灯。柜房和东间没有灯光,西间可是还亮着。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
拉车是个活命的路子,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他觉得自己还能拉下去,就得尽力去拉。
他攥着手里的钱,那是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也是他的全部希望。
骆驼是他的伙伴,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觉得它们比人更可靠。
烈日下的大街像一条冒烟的火龙,吞噬着每一个人。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
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他们自己可是不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的太沉重。
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祥子困惑地喊:我招惹谁了。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这些文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祥子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残酷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