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端午》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所作, 描绘了端午节满城热闹,民众吃粽子、赛龙舟的情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美好愿望。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包上了香喷喷的粽子。
每家每户的屋檐下的门框上都插上了艾草,艾草有香气,可以驱蚊蝇,也叫艾蒿。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看龙舟比赛的龙舟船划得多么快啊,好像能听见船上插着的旗子都“哗啦啦”的响呢。
在岸边观看的老人和小朋友们多么投入啊,都舍不得回家了。
江表传音报,犹疑梦里看。
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仿佛在梦中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岁岁伊昔改,城阙遥相望。
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边马飞燕侣,海船挂帆帛。
描绘了端午节期间,船只在水面上穿梭,帆影闪闪的景象。
舞回金井影,声断木兰弦。
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激烈场面,鼓声震耳欲聋,船桨翻飞。
归思正销魂,何处恋烟波。
表达了诗人在观看龙舟比赛后,归途中的情感摇曳,对烟波浩渺的景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倚阑空思远,殷勤南楼月。
诗人独自倚栏远望,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南楼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吴刀一别几时闲,泪滴双花鬓。
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兰舟归短岸,风静翠微间。
描绘了龙舟比赛结束后,船只靠岸,风平浪静的景象。
欲陈琳折叶,何以敌丝竹。
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赞美,认为这些习俗无法用丝竹之音来替代。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期间各种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祝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