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做好事图回报孔子典故?

59

子贡赎奴,子路受牛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令,如果鲁国人在异国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卖为奴隶,只要他肯出钱把奴隶赎回来,回到鲁国后,国家将会给这样的好心人给予补偿和奖励。子贡因为经常在外地经商,也常常出钱将一些鲁国人赎回,并且主动拒绝鲁国给的赏赐,自愿承担下所有的费用。他解释说,自己要为国家分担更多赎人所需的费用。

然而,孔子听说后,当即将子贡叫来批评了一顿,还说他是在害人害己。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会树立一个错误的榜样,断绝了好事继续发生的道路。因为如果大家遇到落难的同胞,出于“义”而出钱相救,回国后能从国家拿到赏钱,不会有什么经济损失,还能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而子贡的行为会让其他想做好事的人犹豫,因为他们会担心被人指责不如子贡品德好,从而选择冷漠,不去赎人。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却因为做好事求回报,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子路有一次救下了一个落水者,落水者被救之后送给了子路一头牛,子路开心得收下了。孔子听说之后说,以后鲁国的落水者应该都能得到更好的救助。

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对于“施恩不望报”的理解。孔子认为,做好事虽然值得赞扬,但如果能够因此影响更多的人去做好事,那么这种善行就更有价值。子贡的行为虽然出于高尚的道德,但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而子路的行为则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因为它鼓励了更多的人去行善。

建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做好事不求回报固然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适当地寻求回报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行善,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在保持高尚道德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他人去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