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八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太过分。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表现的伤感情调适度。
哀和伤的区别
哀:指的是悲哀、悲伤的情感。
伤:指的是伤害、损害,通常指情感上的过度表达或受到严重打击。
成语出处和典故
成语“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八佾》,原文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在这里用《关雎》这首诗来比喻音乐和诗歌在表达情感时应该达到的适度状态,既能够表达出悲哀的情感,又不会过分悲伤,影响听众或读者的情感体验。
成语用法和示例
用法:复杂式;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的地方。
示例: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
感情色彩和近义词
感情色彩:中性(有时含贬义或讽刺意味)。
近义词:哀感顽艳。
反义词
反义词:亡国之音。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哀而不伤”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它与“哀”和“伤”的区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