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中包含了众多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以下是从《史记》中选取的几个故事章节的摘抄和批注:
屈原列传 摘抄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批注:
> 屈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卓越的才能。他的外交手腕和对各国诸侯的应对自如,显示出他不仅是一位贤能的大臣,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最终使他遭到贬官和流放,最终因国破身死,令人扼腕叹息。
孔子世家 摘抄
> 韦编三绝。
>
> 怒发上冲冠。
>
> 累累若丧家之狗。
批注:
> “韦编三绝”形象地描绘了孔子对《易经》的勤奋研究,体现了他刻苦治学的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学习。
>
> “怒发上冲冠”生动地描绘了蔺相如面对秦王的愤怒和坚定,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
> “累累若丧家之狗”则表现了孔子在困境中的憔悴和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商鞅变法 摘抄
>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批注:
> 商鞅变法虽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理念,最终成功推行了变法,显示了改革者的决心和勇气。
苏秦列传 摘抄
>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批注:
> 苏秦在遭遇挫折后,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游说六国,成为杰出的外交家,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刘邦本纪 摘抄
>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麾下”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批注:
> 刘邦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智慧和勇气,还在于他善于利用人心和时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这些摘抄和批注不仅展示了《史记》中人物的性格和事迹,还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忠诚、智慧、勇气和坚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