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东晋名将陶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陶侃是当时的著名将领,他以军事才能和严明的军纪著称。在这个故事中,陶侃面对骄横跋扈的郭默,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最终在不战的情况下平定了郭默的叛乱,擒获了郭默及其家人,而自己的军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兵器上也没有沾上血迹。
具体来说,郭默因为私愤杀害了平南将军刘胤,并伪造诏书诬告其谋反,宰相王导因为忌惮郭默的实力,反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得知此事后,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并在给王导的信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担忧,质问如果郭默杀害宰相,是否也能让他做宰相。王导最终派遣陶侃率军讨伐郭默。陶侃迅速行动,郭默在部将的叛变下投降,陶侃不战而胜。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兵不血刃",用来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