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指的是 杭州的大塔儿巷或皮市巷。具体地点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有证据表明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杭州的大塔儿巷。戴望舒1905年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11号,这条小巷地处杭州老城中心地段,青石板路面两侧排立着山墙厚实的瓦房,巷道曲曲弯弯,高高低低的墙里偶尔会有杏树、桃树或丁香树的枝叶伸展出来。戴望舒在这条小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并在此灵感迸发创作了《雨巷》。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雨巷》中的雨巷是指杭州如今的皮市巷。戴望舒在1927年夏天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种心情也反映在《雨巷》这首诗中。
综合来看,虽然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大塔儿巷更有可能是《雨巷》中具体地点的原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