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蚍蜉”这一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本义 蚍蜉指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属于蚂蚁科,常被用来比喻力量微小但妄图动摇强大事物的行为。
引申义
蔑称: 古代文献中用以蔑称敌人,如“驱蚍蜉”(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 自不量力
二、文化出处
典故来源 《左传·哀公四年》记载蚍蜉撼木的典故,但该记载与成语“蚍蜉撼树”的直接关联存在争议,更多是成语的文学化改编。
常见关联出处为唐代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成语演变
该成语通过“撼树”强化了“蚍蜉”的力量对比,成为后世形容“以卵击石”或“自不量力”的典型比喻。
三、相关成语
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的行为,与“蚍蜉撼树”并称“自不量力”的典型成语。 撼树蚍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螳臂当车、蚍蜉撼石、杯水车薪。
反义词:移山填海、惊天动地、力挽狂澜。
综上,“蚍蜉”既是具体昆虫的名称,也是富含哲理的比喻,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