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59

“如梦幻泡影”是佛教用语,出自《金刚经》,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比喻

- 梦幻:

指梦境中的虚幻景象,强调不真实、易逝的特性。

- 泡影:水泡破裂后的影像,象征短暂且虚幻的存在。

- 露电:露水转瞬即逝,闪电短暂划破天际,比喻事物瞬息万变。

引申内涵

通过“梦幻泡影”的比喻,佛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空性”的理解,即所有现象均依赖因缘和合而生成,缺乏独立、永恒的自性。

二、哲学思想

无常性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例如人的寿命差异(如20岁或120岁)正是因缘条件不同导致的短暂现象。

虚幻性

所有现象(包括物质与精神)均为因缘聚合的产物,本质上是“无自性”的。这种认知有助于破除对自我、物质等的执着,达到内心的解脱。

修行指导

该句劝导修行者以“如是观”(即正确观照)看待世事,超越对表象的贪恋,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三、相关经典依据

完整表述出自《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其他经典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也多次引用此句,强调通过洞察空性达到解脱。

四、现代应用与争议

该概念在佛教界具有极高权威性,被历代高僧大德广泛阐释。部分现代解读进一步阐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辩证关系,但核心思想仍以《金刚经》为基础。

综上,“如梦幻泡影”不仅是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理解佛教哲学的关键术语,其内涵涉及存在本质、认知方式及修行实践等多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