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达屈辱之恨的诗句,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 岳飞《满江红·写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此句以壮阔的笔触表达对靖康之耻的痛恨,展现岳飞对国家屈辱的深刻悲愤。
二、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过"山河破碎"与个人身世的对比,凸显民族屈辱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联。
三、 郑元祐《吊刘龙洲墓》
"屈辱 更甚惭栖鸦。才贤尽毙贼桧手,君相甘同鲁妇髽。孝皇悲愤痛莫雪,士逃窜诛能几家?翁也诸侯老宾客,有泪每落西风笳。"
此诗以沉痛笔触控诉南宋朝廷的懦弱,表达对屈辱历史的悲愤与对忠臣的哀悼。
四、 李白《行路难·其一》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虽未直接描写屈辱,但"拔剑四顾心茫然"隐含对现实屈辱的无奈与抗争。
五、 于鉴之《杂感十首 其六》
"委形笑我无名屈,宣发欺人不惑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以自我调侃之口,表达对时代屈辱的愤懑与孤独感。
补充说明:
《示儿》中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虽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痛,但更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悲怆,与屈辱之恨的直接表达略有差异。- 《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句虽涉及木兰的屈辱经历,但属于叙事性诗句,与抒情性屈辱之恨的表达不同。以上诗句均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古人对屈辱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国家命运的痛心,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