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又…”是一种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用于连接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句子成分,强调事物之间的并列或互补关系。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定义
并列关系 用于连接两个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分句,表示这些分句属于同一层次、同等重要的关系。例如:“他既聪明又勤奋”,其中“聪明”和“勤奋”是并列描述一个人的两个不同品质。
结构特点
采用对称结构,如“既A又B”,A和B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且通常为同义或近义关系。
二、用法示例
正面例证
“这个苹果既红又甜”(描述外观与口感)
“她既独立又坚强”(性格特征并列)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品德”(行为要求并列)
易混淆点辨析
需注意与“既不…也不…”(表示否定并列)的区别,例如:“他既不懒惰也不粗心”。
三、关联词功能
标明关系: 通过“既…又…”明确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使句子逻辑更清晰。 增强表达
四、其他常见关联词对比
| 关联词类型 | 例句 | 关系说明 |
|----------------|-------------------------------|-----------------------------------|
| 并列关系 | 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 表示两种行为的并存 |
| 转折关系 | 既希望成功又怕失败 | 表示矛盾心理 |
| 条件关系 | 既不努力又怎成功 | 表示条件与结果 |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既…又…”是中文中表达并列关系的核心关联词,其使用需注意与否定结构的区分,并通过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并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