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是一句出自战国时期屈原《楚辞·卜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象征意义
黄钟与瓦釜 - 黄钟:
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一律,象征最高雅的音乐,代表贤德与正道。
- 瓦釜:泥制锅具,声音低沉,比喻平庸无能之辈。
雷鸣与毁弃 - 雷鸣:
以瓦釜的雷鸣声象征小人嚣张气焰。
- 毁弃:黄钟被砸烂抛弃,比喻贤才被弃用或迫害。
二、整体寓意
贤才被埋没: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因小人当道而无法施展抱负。
小人得势: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却占据高位,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反思:通过自然现象(黄钟、瓦釜)与人事现象(雷鸣、毁弃)的对比,表达对世道颠倒的悲愤。
三、历史与文学影响
屈原的用意:该句出自屈原被流放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楚国政治腐败、人才失用的痛心。
后世演变:成为后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常用的典故,如王阳明、李渔等文人借喻社会现象。
四、现代应用
常用于形容:
政治领域:贪官污吏当道,贤能之士被忽视。
社会现象:权威机构被滥用,真正有价值的声音被淹没。
例句:
“公司里本该重用技术骨干,却偏偏让只会拍马的人上位,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