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牙俐齿”和“巧言令色”都是汉语成语,但侧重点不同,具体含义如下:
一、伶牙俐齿
基本含义 形容人说话伶俐、口才好,能言善辩,常带有褒义,表示口才出众且思维敏捷。
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法云禅师法嗣》,原指演杂剧时口齿伶俐,后泛指能言善辩。
例句
- 他伶牙俐齿,每次演讲都能吸引听众。
- 警察通过巧妙的询问,让犯罪嫌疑人暴露了罪行。
二、巧言令色
基本含义
形容人善于用花言巧语和虚伪表情讨好他人,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虚伪与不真诚。
出处
- 《书·皋陶谟》: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最早记载) - 《论语·学而》
例句 - 她巧言令色地哄骗了客户,最终成功签单。
- 警方提醒群众,对巧言令色者要保持警惕。
三、对比与辨析
| 维度 | 伶牙俐齿 | 巧言令色 |
|------------|-----------------------------------|-----------------------------------|
| 感情色彩
| 褒义(口才好) | 贬义(虚伪讨好) |
| 核心要素| 口才、思维敏捷 | 花言巧语、虚伪表情|
| 典型场景| 演讲、辩论、谈判| 社交应酬、欺骗、阿谀奉承 |
总结:
若需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且真诚,可用“伶牙俐齿”;若强调虚伪讨好,则应使用“巧言令色”。两者常结合使用以突出对比,如“他虽伶牙俐齿,但言行却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