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
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通过这种方法,他成功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华罗庚: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陈景润:
陈景润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因此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学习数学,甚至在理发时还在思考数学问题。
祖冲之:
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高斯: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八岁时在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觉得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高斯却在课堂上迅速计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令老师大为惊讶。
这些故事展示了数学家们的智慧、勤奋和对数学的热爱,希望这些简短的故事能激发你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