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人完全不识字或文化水平极低。具体解析如下:
一、成语含义
字面解释:指连“丁”字(古代人口普查时用作人名)都不认识,引申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引申含义:常与“目不识书”连用,强调文化素养的匮乏。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张弘靖以此劝诫部将应重视文化教育。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例如“他目不识丁,连基本读写都不会”。
近义词:目不识字、不辨菽麦。
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四、相关成语对比
目不识丁:专指不识字。
目不识珠:比喻不识人才,常用于形容误判有才能的人。
五、使用注意
该成语含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避免误伤有真才实学但暂时未被发现的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目不识丁”是汉语中表达文盲状态的传统成语,其内涵与出处均被历代文献所记载。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