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出塞古诗其一和其二?

59

《出塞二首·其一》和《出塞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出塞二首·其一》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关隘,多少将士万里出征却未能归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核心要点

时空背景 :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构建宏大时空背景,将明月与边关永恒化,暗示战争持久未息。2. 情感表达:表达对戍边将士久战未归的同情,以及对良将的渴望,暗含对当时边防困境的批判。3. 艺术特色:以简洁语言勾勒边塞苍凉,被明代李攀龙评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二、《出塞二首·其二》

原文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战马刚刚跨上装饰华美的白玉鞍,战斗结束后沙场上只剩清冷的月光。城头战鼓声仍在旷野回荡,将军刀匣中的宝刀血迹尚未干涸。

核心要点

场景描写:

通过“骝马白玉鞍”“月色寒”等意象,营造战斗刚结束的肃杀与冷寂氛围。2. 动态画面:以“铁鼓声犹振”“血未干”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凸显将士们的英勇无畏。3. 象征意义:残阳、寒月等意象强化了边塞的荒诞性,反衬和平的珍贵。

三、两首诗的关系与主题

两首诗均围绕边塞战争展开,但侧重点不同:

《出塞·其一》侧重抒发对战争的反思与对良将的追思,具有抒情性;

《出塞·其二》则通过具象场景展现战争残酷,更具写实性。整体上,两首诗共同反映了唐代边塞诗“雄浑苍凉”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