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汤加瑜伽是一种具有严格序列和呼吸法的核心瑜伽体系,其特点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梵文含义 名称源自梵文"阿斯汤加"(Ashtanga),意为"八肢",对应《瑜伽经》中的"瑜伽八肢"(Ashtanga Yoga Nigraṣṭika)。
核心特点
以动态体式串联为核心,强调动作的流畅性和呼吸同步性。
练习时需配合"三把锁"(喉咙锁、肚脐锁、会阴锁)以增强控制力。
二、历史与传承
由印度瑜伽大师克里希纳玛查雅(Krishnamacharya)于20世纪初创立,后由弟子帕塔比·乔伊斯(K. Pattabhi Jois)发扬至西方,形成两大主流流派。
三、练习体系
序列结构
分为初级(序列1)、中级(序列2)、高级(序列3-5-6)共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约60个体式。
练习以5遍拜日式(A和B)开始,中间为体式练习,最后以倒立或休息术收尾。
核心要素
呼吸法: 必须配合ujjayi呼吸法,通过腹式呼吸与动作同步。 体式要求
四、益处与特色
身心提升: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改善循环系统,促进身心平衡。
现代发展:衍生出流瑜伽、力量瑜伽等流派,适合追求高强度锻炼的群体。
五、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称其为"八肢瑜伽"(仅指体式数量),实际它包含完整体系与序列。其严格性在于需按固定顺序练习,不可随意调整。
综上,阿斯汤加瑜伽通过系统化的体式与呼吸训练,帮助练习者实现身体力量与精神的协同提升,是现代瑜伽中极具挑战性与实用性的流派之一。